區塊鏈技術,可能很多人搞不明白到底是啥意思,但他無疑是當今最熱的話題之一。馬云曾經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他們公司的一個程序員在寫征婚簡歷的時候,職業這一欄寫的是程序員,沒有收到一封反饋,但后來改成了區塊鏈之后,短時間內就收到了幾十封的信件。如今,伴隨著這個的逐漸程度,在物流業中,各大企業,各大巨頭們已經把區塊鏈技術與物流行業融合,依次來搶占市場。
2017年物流業總收入達8.8萬元,全國約有60萬家物流企業,其中合同物流企業占三分之二,而合同物流企業中近九成都是5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但物流行業中的一些問題用傳統的辦法無法實現根本性的轉變,而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的拓展,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以騰訊、京東、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早就關注并布局了區塊鏈技術。其中京東梳理了區塊鏈在金融場景中的應用,選取了資產證券化、保險、供應鏈金融等10個金融場景,就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進行了深入研究,近日京東還成立了國內首個“物流+區塊鏈技術應用聯盟”。
騰訊方面,在今年的3.20第三屆全球物流技術大會上,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物聯”)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聯合發布了雙方首個重要合作項目——區塊供應鏈聯盟鏈及云單平臺。本次戰略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騰訊區塊鏈正式落地物流場景。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巨頭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很早阿里就規劃實施了全面的物流體系。在此區塊鏈技術大面積應用之際,阿里將螞蟻金服作為布局區塊鏈技術的前鋒,研究方向主要是注重底層技術研發,如共識機制、平臺架構、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等。近日,菜鳥與天貓國際共同宣布,啟用了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這些信息涵蓋了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商品進口全流程,將給每個跨境進口商品打上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供消費者查詢驗證。
除了“區塊鏈+物流”的場景化應用外,現在及未來區塊鏈將作為底層技術技術在更多的生產生活場景中得到應用。